(+)-灰黃霉素性質、用途與生產工藝
灰黃霉素(griseofulvin)是一種非多烯類的抗真菌抗生素,它能強烈抑制真菌細胞有絲分裂,干擾真菌DNA合成,并且它與微管蛋白結合, 能阻止真菌細胞分裂。1958年開始用于醫學臨床, 至今已廣泛用于治療皮膚及角質層的真菌感染,對紅色發癬菌、斷發癬菌和琉毛發癬菌等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尹S霉素不僅是一種普遍應用于臨床治療皮膚和角質層真菌感染的抗生素,而且在農業上,它也被用于真菌病害防治,蘋果中一種念珠菌病在花授粉時能引起感染,而它對此具有特別的療效。
純品灰黃霉素為無色結晶,屬中性,不溶于水,內吸性較強,在植株體內體外和pH3.0~8.8之間對環境因素均較穩定,能防治多種植物霉菌性病害。我國生產的灰黃霉素的菌種主要有黑青霉和蕁麻青霉,在培養基上黑青霉苔呈原茸毛狀,新培養時純灰色,老齡變為暗灰色,背面深橙紅至橙褐色。蕁麻青霉的菌苔淡黃綠色至純亮灰色,厚而密,背面淡濁黃色至帶褐色,它們的氣生菌絲都很象掃帚狀。

灰黃霉素適用于各種癬病的治療,包括頭癬、須癬、體癬、股癬、足癬和甲癬。本品不宜用于輕癥、局限的淺部真菌感染及局部用抗真菌藥已可奏效者?;尹S霉素對念珠菌屬、組織胞漿菌屬、放線菌屬、孢子絲菌屬、芽生菌屬、球孢子菌屬、奴卡菌屬及隱球菌屬等感染及花斑癬均無效。
在醫學上,本品主要對毛發癬菌、小孢子菌、表皮癬菌等淺部真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對念珠菌屬、隱球菌屬、組織胞漿菌屬、孢子絲菌屬、芽生菌屬、球孢子菌屬等無抗菌作用。該藥系通過干擾真菌核酸的合成而抑制其生長。
在農業上,本品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及某些藻菌都有抑制作用,僅對細胞壁沒有幾丁質的卵菌類沒有作用。噴施瓜類等作物后,可通過內吸傳導,根系對水溶液的吸收及蒸騰等作用進入枝葉果實等部位,防治真菌性病害,據布蘭(Briau)等人(1946)研究,灰黃霉素使用濃度即使低到10mg/L 甚至1mg/L也能使Bctrytis allill等菌絲粗壯,畸形,呈螺旋狀彎曲,出現大量異常分枝;已萌發的分生孢子發育阻滯,失去頂端優勢;從而對多種植物病害,尤其是對白粉病、灰霉病具有內吸治療活性,抑菌活性比殺菌活性更突出。
本品口服吸收因制劑不同而異,該藥的微粒型可被吸收25%~70%,其超微粒型口服后幾乎全部吸收。進食脂肪可明顯增加吸收程度。本品血清蛋白結合率約為80%。本品吸收后可沉積在皮膚、毛發、甲的角質層,并與其角蛋白相結合,防止敏感皮膚癬菌等的繼續侵入,存在于淺表角質層的致病真菌則隨皮膚或毛發的脫落而離開人體,僅很少量分布至其他體液和組織。本品亦可進入胎兒循環及自乳汁中分泌。本品在肝內代謝滅活,主要的代謝物為6-甲基灰黃霉素及其葡萄糖醛?;?,血消除半衰期為14~24小時。本品自尿中以藥物原形排出者不足1%,約16%~36%以原形自糞便排出。
在醫學上,本品適用于各種癬病的治療,包括頭癬、須癬、體癬、股癬、足癬和甲癬。上述癬病由深紅色發癬菌、斷發癬菌、須發癬菌、指間發癬菌等以及奧杜安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和絮狀表皮癬菌等所致。本品不宜用于輕癥、局限的淺部真菌感染及局部用抗真菌藥已可奏效者?;尹S霉素對念珠菌屬、組織胞漿菌屬、放線菌屬、孢子絲菌屬、芽生菌屬、球孢子菌屬、奴卡菌屬及隱球菌屬等感染及花斑癬均無效。
在農業上,本品是Brian等人(1951)首先引入防治植物病害的。據已有的研究報導,它能防治甜瓜(瓜類)蔓枯病、蔓裂病,西瓜凋萎病、炭疽病,蘋果花腐病、蘋果冷腐病、蘋果樹腐爛病、黃瓜霜霉病、草莓灰霉病、葫蘆懸枯病、玫瑰白粉病、菊花白粉病、萵苣花腐病、蕃茄早疫病、郁金香火疫病等真菌性病害。
1.神經系統頭痛較為常見,約10%患者可出現頭痛,初時較重,繼續用藥可減輕。其他尚有嗜睡、乏力等。偶有眩暈、共濟失調和周圍神經炎等發生。
2.消化系統少數患者可出現上腹不適、惡心或腹瀉,一般系輕度,患者可耐受。
3.過敏反應約3%患者可發生皮疹,偶可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持續性蕁麻疹、剝脫性皮炎,少數患者可發生光感性皮炎。
4.本品偶可致周圍血象白細胞減少,偶可引起肝毒性及蛋白尿。
有關灰黃霉素的概述、理化性質、藥理作用、藥動學、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是由Chemicalbook的侍艷編輯整理。(2015-11-17)
1.交叉過敏由于灰黃霉素獲自青霉菌,由此推測該藥可能與青霉素類或青霉胺存在交叉過敏,然而臨床并未證實此情況存在,但青霉素過敏患者應用本品時仍需謹慎,并嚴密觀察。
2.灰黃霉素在動物實驗中有致腫瘤作用。
3.本品偶可致肝毒性,原有肝病或肝功能損害者需權衡利弊后決定是否用藥。
4.本品可誘發卟啉病、紅斑狼瘡,紅斑狼瘡患者如有指征應用該藥時必須權衡利弊后決定。
5.治療中需定期檢測周圍血象、肝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及尿常規。
6.本品可于進餐時同服或餐后服,以進高脂肪餐為最佳,因可減少胃腸道反應及增加藥物吸收。
7.為防止復發,治療應持續到臨床癥狀消失和實驗室檢查證實病原菌已完全根除。一般療程為:頭癬8~10周;體癬2~4周;足癬4~8周;指甲癬至少4個月;趾甲癬至少6個月;但趾甲癬的復發率仍高。
8.通常需同時予以適宜的局部用藥,此對足癬尤為重要。
9.男性患者在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后至少6個月應采取避孕措施。
1.本品與乙醇同服可出現心動過速、出汗、皮膚潮紅等,故兩者不宜同用。
2.與華法林、香豆素類等抗凝藥合用時,本品可能使肝代謝增強,而使抗凝藥的作用減弱,故需監測凝血酶原時間以調整劑量。
3.與撲米酮、苯巴比妥類藥物合用時可使本品的抗真菌作用減弱,可能與巴比妥類使該藥的吸收減少,并由于誘導肝酶使本品滅活增快,致血藥濃度降低有關,應避免此類藥物與本品合用。
4.雌激素類避孕藥與本品合用可降低口服避孕藥的效果,可能因本品加強該類藥物在肝內代謝致血藥濃度降低有關,應避免兩者同用。
灰黃霉素對溫血動物的毒性相當低,采用腹腔注射兩種性別的Waster大鼠,都能經受每 100ml/kg體重的劑量(結果對精囊和腸上皮組織有一定損害)。靜脈注射雖會引起細胞(尤其是骨髓部分細胞)有絲分裂的暫時抑制,但在一般條件下,大白鼠差不多不會受什么影響,而且在24小時之后就開始迅速恢復,其LD50為400ml/kg體重。即使用灰黃霉素劑量較大,植物藥害都很輕,它會在體內慢慢降解,土壤中降解更快,因此,不存在殘留和污染環境問題。這種降解快的性能也限制了其抗菌活性在農業上的應用。
2歲以下兒童缺乏應用本品的資料。
老年人中本品的應用及其與年齡關系尚無研究資料。
化學性質
白色或類白色粉末。熔點218-224℃。易溶于四氯乙烷,溶于丙酮或氯仿,微溶于甲醇或乙醇,極微溶于水。無臭或幾乎無臭,味微苦,對熱穩定。
用途
本品對各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包括皮表癬菌屬、皮癬菌屬和小孢子菌屬。對花斑癬菌、白色含珠菌和細菌無效。本品起抑菌作用,對生長旺盛的真菌有效。本品用于敏感真菌引起的頭癬、甲癬、迭瓦癬、物足癬和體癬。
用途
對各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對生長旺盛的真菌有效。 適用于各種癬病治療,包括頭癬、須癬、體癬、股癬、足癬和甲 癬。?
生產方法
灰黃霉素是自灰黃青霉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的培養發酵液中提取制得的抗生素。
類別
農藥
毒性分級
低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1000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50000 毫克/ 公斤
可燃性危險特性
燃燒產生有毒氯化物氣體
儲運特性
庫房通風低溫干燥; 與食品原料分開儲運
滅火劑
干粉、泡沫、砂土
(+)-灰黃霉素
上下游產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