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妥英鈉性質、用途與生產工藝
苯妥英鈉為抗癲癇、抗心律失常藥,能阻止腦部病灶發生的異常電位活動向周圍正常腦組織的擴散,起到抗癲癇作用。對心室和心房的異位節律點有抑制作用,亦可加速房室的傳導,降低心肌自律性,故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治療劑量不引起鎮靜催眠作用。適用于治療癲癇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單純及復雜部分性發作、繼發性全面性發作和癲癇持續狀態??捎糜谌嫔窠浲?、發作性舞蹈手足徐動癥、發作性控制障礙、肌強直癥及三環類抗抑郁劑過量時心臟傳導障礙等。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曉楠編輯整理。
本品是乙內酰脲類藥物之一,通過增加鈉離子經細胞膜外流或減少鈉離子經細胞內流,而使神經細胞膜穩定,并且限制發作性放電的擴散。苯妥英鈉對小腦尚有興奮效應,激活小腦至大腦皮質的抑制通路,并使小腦浦肯野細胞(Purkinje′ cell)放電增加而使大腦皮質發作性活動減少。苯妥英鈉用于治療洋地黃引起的心律失常時,可使浦肯野纖維(Purkinje′s fibers)的鈉離子內流正常,降低異常的室性自律性、細胞膜反應性和反拗期。苯妥英鈉能激發肝臟微粒體酶,從而加速有關藥物的代謝。
參考資料:劉賀之,龍卿,宋殿坤 主編.實用處方及非處方藥物大全.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口服苯妥英鈉吸收雖然緩慢,但是吸收較為完全,可從小腸吸收85%~90%。靜脈注射吸收迅速;肌注吸收不完全,又不規則,一次給藥劑量血藥峰值僅為口服給藥的1/3;口服片劑生物利用度可達79%,藥物吸收后主要分布于細胞內液,細胞內可能高于細胞外。本品蛋白結合率很高,可達88%~ 92%,主要與血漿白蛋白結合,藥物穿越血腦屏障與腦組織內蛋白結合可能還高??诜o藥4~12h血藥濃度達高峰值,有效血藥濃度為10~20μg/ml。每日口服300mg,7~10d血藥可達穩態濃度,血藥濃度超過200μg/ml易產生毒性反應,出現眼球震顫。血藥濃度超過30μg/ml有共濟失調,血藥濃度超過40μg/ml,往往有嚴重毒性。苯妥英鈉在機體組織中的平均半衰期為22h,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的患者,其血藥半衰期因人而,異在15~95h之間不等。本品主要在肝臟代謝為無藥理活性的羥基苯妥英,經腎臟隨尿排泄50%~70%。
① 苯妥英鈉是治療癲癇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的首選藥,對精神運動性發作次之,對小發作無效。治療中樞疼痛綜合征,包括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等。還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② 治療三叉神經痛和坐骨神經痛:可減少發作次數或減輕疼痛或使疼痛消失。
③ 抗心律失常:可用于治療室上性或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尤適用于強心苷中毒時的室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亦可用。
④ 降壓作用:對輕癥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可降低,其療效與利尿劑、普萘洛爾、甲基多巴、利血平等的相似。
① 較常見的有行為改變,笨拙或步態不穩,思維混亂、持續性眼球震顫、發作次數增多,精神改變,肌力減弱,發音不清,手抖或長期應用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或小腦中毒所致的不正常興奮、神經質或煩躁易怒,齒齦腫脹、出血,多毛。
② 較少見的有頸部或腋部淋巴結腫大,發熱或皮疹。
③ 過量的癥狀有視力模糊或復視,笨拙或行走不穩和蹣跚,精神混亂,嚴重的眩暈或嗜睡,幻覺,惡心,語言不清。
下列情況應慎用:①嗜酒,本品的血藥濃度可降低;②貧血,嚴重感染的危險性增加;③心血管病,尤其是老年人,注藥時可引起室顫或減少心搏出量;④糖尿病,血糖可能升高;⑤肝功能損害,本品的代謝改變; ⑥腎功能損害,可影響本品的排泄;⑦甲狀腺功能異常,可能由于分解代謝加速而使血清T4濃度降低。
下列情況應禁用:對乙內酰脲類藥有過敏史者及阿-斯綜合征、Ⅱ~Ⅲ度房室阻滯、竇房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等心功能損害患者。
密閉、避光保存。
(1)長期應用對乙酰氨基酚患者應用本品可增加肝臟中毒的危險,并且療效降低。
(2)苯妥英鈉為肝酶誘導劑,與皮質激素、洋地黃類(包括地高辛)、口服避孕藥、環孢素、雌激素、左旋多巴、奎尼丁、土霉素或三環抗抑郁藥合用時,可降低這些藥物的效應。
(3)氯霉素、異煙肼、保泰松、磺胺類藥物可能降低本品代謝使血藥濃度增加,增加本品的毒性。
(4)長期飲酒可降低本品的濃度和療效,但服藥同時大量飲酒可增加血藥濃度;與抗凝藥合用,開始增加抗凝效應,持續應用則降低。
(5)與含鎂、鋁或碳酸鈣等藥品合用時可能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兩者應相隔2~3h服用。
(6)與降糖藥或胰島素合用,因本品可使血糖升高,需調整后兩者用量。
(7)原則上用多巴胺的患者,不宜用本品。
(8)本品與利多卡因或普萘洛爾合用,可能加強心臟的抑制作用。
(9)雖然本品消耗體內葉酸,但增加葉酸反可降低本品濃度和作用。
(10)苯巴比妥或撲米酮對本品的影響,變化很大,應經常監測血藥濃度;與丙戊酸類合用有蛋白結合競爭作用,應經常監測血藥濃度,調整本品用量。與卡馬西平合用,后者血藥濃度降低。
(11)如合并用大量抗精神病藥或三環類抗抑郁藥,可能引起癲癇發作,需調整本品用量。

圖1為苯妥英鈉配伍表
化學性質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幾乎不溶于乙醚、氯仿。在空氣中漸漸吸收二氧化碳而析出苯妥英。苯妥英熔點295-598℃,不溶于水,無臭,味苦。
用途
抗癲癇藥及抗心律失常藥。對癲癇大發作療效好,對精神運動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次之,對小發作不但無效,甚至能誘發。
用途
常用的抗癲癇、治療三叉神經痛和坐骨神經痛、抗心律失常及降血壓。
用途
用于癲癇癥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局限性發作。亦用于三叉神經痛和心律失常。適用于治療全身強直-陣孿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顳葉癲癎)、單純部分性發作(局限性發作)和癲癎持續狀態
生產方法
苯甲醛經縮合、氧化得到聯苯甲酰,然后與尿素重排、環合得到苯妥英鈉。將水、尿素及聯苯甲酰依次加入反應鍋,攪拌加熱至98℃,加入30%氫氧化鈉,回流1.5h。加水及適量少性炭脫色,冷至26-28℃,過濾,濾液用5%左右鹽酸酸化至pH=5-6,溫度45-55℃,過濾,用水洗滌,得苯妥英。將苯妥英投入堿液中加熱溶解,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至11-11.5,加活萬籟 炭于75-80℃脫色半小時。壓濾,冷至37-38℃,加入晶種放置結晶。冷至25℃過濾,結晶用蒸餾水洗滌,甩干,粉碎,于80℃左右干燥,得苯妥英鈉。

圖2為以苯甲醛和尿素為原料制備苯妥英鈉化學反應方程式。
苯妥英鈉
上下游產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