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甘膦性質、用途與生產工藝
增甘膦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催熟增糖效果顯著、毒性低、殘留低,可作用于甘蔗、甜菜、甘薯、水果及大豆棉花等作物的生長調節。另外,增甘膦具有甲叉膦酸結構,符合膦酸類緩蝕劑的結構,也可以作為金屬緩蝕劑使用。有機膦酸類緩蝕劑能夠與水或溶液中的 Ca2+,Fe2 + 等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難溶的沉淀物或絡合物,并在金屬表面不斷沉積形成一層致密的保護膜,將金屬表面和腐蝕環境分隔開,降低金屬腐蝕速率。
增甘膦又稱催熟磷、甘氨磷。商品名為Polaris?;瘜W名稱:N,N-雙(膦酸甲基)甘氨酸。一種催熟劑。能抑制甘蔗酸性轉化酶的活性,阻抑蔗糖水解,從而增加蔗糖的積累。收獲前4~8周噴施可使甘蔗植株生長延緩、變矮,改善田間通風透光,促進成熟。高濃度增甘膦亦有除莠劑的功能。
通過植物葉面吸收,對甘蔗和甜菜等作物具有催熟和增糖作用。
增甘膦屬于能刺激植物生成乙烯的藥劑。對甘蔗和甜菜的成熟和含糖量提高有顯著作用。在甘蔗內具有阻止酸性轉化酶對蔗糖的轉化作用,從而使蔗糖積累,增加了產量。在高濃度情況下,它具有除草劑作用,被用作棉花脫葉劑。
葉面噴施能增加甘蔗糖含量。甜菜于收獲前30天噴0.56kg/hm2可使蔗糖收量增加10%。能促進甘蔗的生長和催熟。甘蔗收獲前9周施藥2~6kg/hm2,增加蔗糖含量的效果最佳。棉花開莢時期噴0.56kg/hm2,7天之內可有70%~80%棉花脫葉。蘋果和梨于采前9周噴1500mg/L可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1.5%。
(1) 本品在高濃度下有除草作用,故用作生產調節劑促進作物增產時應嚴格掌握用藥物劑量。
(2) 對入畜低毒,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性。在使用和貯存時可采用一般防護。當濺到皮膚上和眼睛中,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
(3) 無專用解毒藥,如誤服中毒,采取對癥治療。
采用0.1N氫氧化鈉標準溶液進行電位滴定。第一突躍點在pH4左右,第二突躍點在pH9左右,二者所消耗標準溶液的差數是甘氨酸的含量。第一突躍點扣去甘氨酸耗堿量可求得產品含量。
有關植物生長調節劑增甘膦的作用方式、毒性、作用機理、防治對象和方法、注意事項等信息由Chemicalbook的曉楠編輯整理。
在甘蔗中的允許殘留量為3mg/kg。
大鼠急性經口LD
503925mg/kg,家兔經皮吸收最大致死量>5010mg/kg。對眼睛有強烈刺激性,對皮膚有中等刺激性。原藥對小鼠急性經口LD
502825mg/kg。
化學性質
純品為白色結晶。m.p.200℃(分解),常溫下無揮發性,20℃時水中溶解度為248g/L。
用途
一種葉面施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可用于作物收獲前的脫葉劑。主要用于甘蔗、甜菜的催熟增糧。美國于1972年首先作為甘蔗催熟劑推向市場。最佳用藥時間是甘蔗收獲前9周,用藥量24~45g有效成分/100m
2,可使甘蔗提早成熟15~40d,增產蔗糖1%左右;若用于甜菜在收獲前30d施藥,用藥量5.7g/100m
2,增糖10%;用于棉花脫葉,在吐絮期噴灑,用藥5.7g/100m
2,1周內有75%~99%棉葉落葉。
用途
增甘磷是一種葉面施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亦可作收獲前的脫葉劑。主要用途是甘蔗和甜菜催熟并增加糖分。它是美國第一個商品化的甘蔗催熟劑,1972年開始投入市場。最佳用藥時間是甘蔗收獲前9周,用量為2.4-4.5kg(有效成分)/hm2??墒垢收崽崆俺墒?5-40d,增加蔗糖1%左右,用于甜菜可在收獲前30d施藥,每畝38g,可增產糖10%。用于棉花脫葉,在吐絮期噴灑每畝38g,7d內有75-99%棉葉脫落。
用途
用作植物生長調節劑
生產方法
由甘氨酸與甲醛、三氯化磷在110℃反應制得。原料消耗定額:三氯化磷1400kg/t、甘氨酸1370kg/t、甲醛1400kg/t。
生產方法
三氯化磷法
由甘氨酸與甲醛、三氯化磷在110℃反應制得。
亞磷酸法
由甘氨酸與甲醛、亞磷酸在酸性介質中一步縮合而制得。也可用敵稗生產中副產亞磷酸為原料合成。
氯甲基膦酸法
由甘氨酸與氯甲基膦酸進行甲基膦酸化制得。
類別
農藥
毒性分級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3925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險特性
受熱分解有毒氮氧化物和磷氧化物
儲運特性
庫房通風低溫干燥; 與氧化劑、酸類分開存放
滅火劑
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滅火劑, 水
增甘膦
上下游產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