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 C性質、用途與生產工藝
維生素C又稱L-抗壞血酸,是高等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少數生物的必需營養素??箟难嵩诖蠖嗟纳矬w可借由新陳代謝制造出來,但是人類是最顯著的例外。最廣為人知的是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壞血病。 維生素C的藥效基團是抗壞血酸離子。在生物體內,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因為它能夠保護身體免于氧化劑的威脅,維生素C同時也是一種輔酶。

維生素C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 仿、苯、石油醚、油類、脂肪。水溶液顯酸性反應。在空氣中能很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有檸檬酸樣酸味。其是較強的還原劑,貯存久后漸變成不同程度的淡黃色。本品存在于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中。本品在生物氧化及還原作用中以及細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核酸合成,促進紅細胞的生成。還能使Fe3+還原為 Fe2+,從而易于被人體吸收,也有益于細胞的生成。
維生素C在體內參與膠原蛋白的生成,具有中和毒素、促進抗體的生成作用,可增強機體的解毒功能。在醫藥上主要用于對壞血病的預防或治療,以及用于因抗壞血酸不足而引起的齲齒、牙齦膿腫、貧血、生長發育停滯等疾病。在食品加工方面,用作濃縮橘子汁、果汁晶、糖果、果子凍、果子醬等的維生素強化劑。
維生素C主要存在蔬菜和水果中,蔬菜中的柿子椒、番茄、菜花及各種深色葉菜和野菜類,水果中的柑橘、檸檬、青棗、山楂、獼猴桃、刺梨、沙棘等維生素C含量十分豐富。植物種子(糧谷、豆類)不含維生素C,動物性食物除肝、腎、血液外含量甚微。維生素C在一般烹調條件下極易被破壞,因為其水溶液不穩定,也不耐熱,不耐堿。建議大家對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能生吃的盡量生吃,如要烹調,也應遵循“現洗現切,現切現炒,急火快炒”的原則,才能把維生素C因烹調而造成的損失減到最小。

1、 促進骨膠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組織創傷口的更快愈合; 2、 促進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謝,延長肌體壽命。 3、 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 4、 改善脂肪和類脂特別是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病。 5、 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生長,防止牙床出血。 6、 增強肌體對外界環境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力。
1.增強機體抵抗力,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
2.用于病后恢復期,創傷愈合期及過敏性疾病的輔助治療。 3.用于預防和治療壞血病。
本品參與機體內抗體及膠原形成,組織修補(包括某些氧化還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葉酸的代謝,鐵、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維持免疫功能,羥化5-羥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維生素C在體內參與多種反應,如參與氧化還原過程,在生物氧化和還原作用以及細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從組織水平看,維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與細胞間質的合成有關。包括膠原,牙和骨的基質,以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的接合物。因此,當維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壞血病時,伴有膠原合成缺陷,表現為創傷難以愈合,牙齒形成障礙和毛細血管破損引起大量瘀血點,瘀血點融合形成瘀斑。
1.膠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維生素C參加,所以VC缺乏,膠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導致細胞連接障礙。人體由細胞組成,細胞靠細胞間質把它們聯系起來,細胞間質的關鍵成分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占身體蛋白質的1/3,生成結締組織,構成身體骨架。如骨骼、血管、韌帶等,決定了皮膚的彈性,保護大腦,并且有助于人體創傷的愈合。
2.壞血病。血管壁的強度和VC有很大關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細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個細胞的厚度,其強度、彈性是由負責連接細胞具有膠泥作用的膠原蛋白所決定。當體內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鄰近組織。這種情況在皮膚表面發生,則產生淤血、紫癍;在體內發生則引起疼痛和關節漲痛。嚴重情況在胃、腸道、鼻、腎臟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現象,乃至死亡。
3.牙齦萎縮、出血。健康的牙床緊緊包住每一顆牙齒。牙齦是軟組織,當缺乏蛋白質、鈣、VC時易產生牙齦萎縮、出血。
4.預防動脈硬化??纱龠M膽固醇的排泄,防止膽固醇在動脈內壁沉積,甚至可以使沉積的粥樣斑塊溶解。
5.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的強有力的抗氧化劑??梢员Wo其它抗氧化劑,如維生素A、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
6.治療貧血。使難以吸收利用的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促進腸道對鐵的吸收,提高肝臟對鐵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療缺鐵性貧血。
7.防癌。豐富的膠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細胞的擴散;VC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防止細胞的變異;阻斷亞硝酸鹽和仲胺形成強致癌物亞硝胺。曾有人對因癌癥死亡病人解剖發現病人體內的VC含量幾乎為零。
8.保護細胞、解毒,保護肝臟。在人的生命活動中,保證細胞的完整性和代謝的正常進行至關重要。為此,谷胱甘肽和酶起著重要作用。
步驟1:將10L 70~75%乙醇與40L注射用水加入投料鍋,開啟攪拌,加熱至40?50℃。稱取25Kg維生素C粗品,投入投料鍋中攪拌,再緩慢投入5Kg無水碳酸鈉,攪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30g EDTA。稱取0.5Kg 767型活性炭粉,脫色15~30分鐘。溶液過濾,抽入貯存罐。粗濾液過濾,壓入潔凈區內結晶鍋。
步驟2:料液壓入結晶鍋,開啟攪拌,水浴加熱至40?50℃。滴加200L無水乙醇,滴加完畢繼續攪拌15~30分鐘。將結晶鍋冷卻至5~15℃,養晶2~3小時。加入5Kg無菌維生素C原料藥,攪拌5~10分鐘。
步驟3:將攪拌均勻的料液過濾得到維生素C和維生素C鈉結晶,結晶用70L無水乙醇浸泡5~10min,抽濾,在烘箱中干燥10小時。冷卻烘箱,結晶經30目過篩裝鋁桶,得維生素C和維生素鈉無菌原料藥。
添加劑中文名稱
允許使用該種添加劑的食品中文名稱
添加劑功能
最大允許使用量(g/kg)
最大允許殘留量(g/kg)
抗壞血酸
食品
抗氧化劑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維生素C
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
營養強化劑
30-270mg/100g
維生素C
凝膠糖果
營養強化劑
1000~4000mg/kg
化學性質
白色或略帶淡黃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有酸味。熔點190~192℃,旋光度α
D20=+21°~+22°。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醚和苯。5%的水溶液Ph值為2.2~2.5。在干燥空氣中比較穩定,其水溶液不穩定,尤其是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遇光、熱和銅、鐵等金屬離子均會加速氧化。大白鼠經口LD
505g/kg,ADI值不作特殊規定(FAO/WHO,1994)。
用途
作抗氧化劑,可用于發酵面制品,最大使用量為0.2g/kg;也可用于啤酒,最大使用量為0.04g/h。還可作食品營養強化劑。
用途
水溶性抗氧化劑
用途
用作化學試劑及色譜分析試劑
用途
維生素類藥,用于防治壞血病,也用于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輔助作用
用途
維生素C參與機體復雜的代謝過程,能促進生長和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我國規定可用于強化夾心硬糖,使用量為2000~6000mg/kg;在高鐵谷類及其制.品(每天限食這類食品50g)中使用量為800~1000mg/kg;在強化嬰幼兒食品中使用量為300~500mg/kg;在強化水果罐頭中使用量為200~400mg/kg;在強化飲液及乳飲料中使用量為120~240mg/kg;在強化果泥中使用量為50~100mg/kg。此外,本品有很強的還原性,可作抗氧化劑。
用途
維生素C參與機體復雜的代謝過程,能促進生長和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能提高禽類產蛋量和改善蛋殼質量。動物缺乏維生素C時,會出現食欲不振、生長停滯、皮毛無光、貧血等癥狀。此外,本品有很強的還原性,是很好的抗氧化劑。
用途
人工合成的藥用維生素C與天然維生素C完全相同。該品能促進葉酸變成四氫葉酸,有利于核酸合成,促進紅細胞的生成。還能使三價鐵離子還原為二價鐵離子,從而易于被人體吸收,也有益于細胞的生成。維生素C在體內參與膠原蛋白的生成。具有中和毒素、促進抗體的生成作用,可增強機體的解毒功能。在醫藥上主要用于對壞血病的預防或治療,以及用于因抗血酸不足而引起的齲齒、牙齦膿腫、貧血、生長發育停滯等疾病。
用途
用 途:維生素類藥。參與機體內氧化還原過程,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機體抵抗力。用于維生素C缺乏癥,發熱,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用途
測定砷、鐵、磷及碘的基準試劑,色譜分析試劑,抗氧劑,掩蔽劑,還原劑
生產方法
藥用的維生素C是人工合成的。合成的方法有多種。一般是由葡萄糖制成D-山梨醇,再用黑乙酸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氧化發酵,生成L-山梨糖,經縮合生成二丙酮-L-山梨糖,再氧化生成二丙酮-2-酮-L-葡萄糖酸,然后酯化成2-酮-L-葡萄糖酸甲酯,與甲醇鈉作用生成抗壞血酸鈉,與鹽酸加熱制成抗壞血酸。將該品以超過生理所需要的量給動物服用,則會從尿中排出。即使大量口服,進行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也能耐受。給小鼠每日口服0.5-1.0g/kg,連續7d,或給家畜大量服用,均未發現中毒現象。
生產方法
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工業生產通常采用化學酶法。葡萄糖在鎳的催化下加氫還原成D-山梨糖醇,然后用醋酸酶菌在30-34℃和PH5.2-5.5的條件下氧化發酵,生成L-山梨糖,在發煙硫酸存在和-8℃下,L--溶于丙酮并與其縮合生成雙丙酮山梨糖,在硫酸鎳的催化下和75-80℃,再用次氯酸鈉氧化生成雙丙酮-2-酮基-L-古羅糖酸,最后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2-酮基-L-古羅糖酸,進而得到抗壞血酸。
生產方法
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工業生產方法通常采用化學酶法。葡萄糖在鎳的催化下加氫還原成D-山梨糖醇,然后用醋酸霉菌在30~34℃和Ph值5.2~5.5的條件下氧化發酵,生成L-山梨糖;在發煙硫酸存在和-8℃下,L-山梨糖溶于丙酮并與其縮合生成雙丙酮山梨糖;在硫酸鎳的催化和75~80℃下,再用次氯酸鈉氧化生成雙丙酮-2-酮基-L-古羅糖酸;最后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2-酮基-L-古羅糖酸,進而得到抗壞血酸。
生產方法
葡萄糖在鎳的催化下加氫還原成D-山梨糖醇,然后在30~34℃和Ph值為5.2~5.5下用醋酸霉菌氧化發酵,生成L-山梨糖。在發煙硫酸存在和-8℃下,L-山梨糖與丙酮縮合成雙丙酮山梨糖;在硫酸鎳的催化和75~80℃下,再用次氯酸鈉氧化生成雙丙酮-2-酮基-L,古羅糖酸;最后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2-酮基-L-古羅糖酸;進而得到抗壞血酸。
類別
有毒物品
毒性分級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1190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3367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險特性
可燃; 燃燒產生刺激煙霧
儲運特性
通風低溫干燥
滅火劑
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 霧狀水
維生素 C
上下游產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產品